
金庸-偶然成為武俠小說宗師的報人
由查良鏞(金庸)一手創辦的《明報》,1959年5月20日創刊,至今已61週年。能夠在香港生存超過一甲子的報刊,寥寥可數。去年十月金庸逝世一週年,坊間沒有太大迴響。和金庸一樣,在互聯網時代,幾經易手的《明報》亦已經逐漸變得無足輕重。

以Design Thinking為香港政府設計「對話平台」
「反送中」所引發的社會運動延續多月,並無降溫跡像。近日香港政府宣佈成立「對話平台辦公室」,協調官員與民間溝通,並由「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」掌陀,負責構建「對話平台」。由此可見,政府正嘗試以創新的方法與市民直接溝通。

為林鄭獻策-政府如何令香港降溫平亂
香港面對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示威,市民對政府的信任達到新低點,警民關係急劇惡化,全港各界發起罷工、罷市、罷課,面對如此險境,如何能降溫平亂?作為「愛國愛港」的良好市民,為履行公民責任,我斗膽為政府分析形勢,出謀獻策:

為了公司利益,請讓員工準時下班
在不少人心目中,一般「IT公司」,包括Startup和創科公司,都經常需要超時工作。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,因為宣稱「一天12個小時,否則你來阿里幹什麼?我們不缺8小時上班很舒服的人」而引發全球打工仔熱議,剛巧日劇〈我要準時下班〉正在播影,更令「準時下班」這個題目受到關注。

淺談加密幣-由Bitcoin的創世區塊說起
2017年下旬,比特幣(Bitcoin)由每個市值二千多美元,飆升到最高位每個一萬九千美元,帶領其餘數千種加密貨幣(Cryptocurrency)價值屢創新高,全球投資者爭相淘金。但其後Bitcoin幣價在一年內回落到三千美元水平,加密貨幣這個話題亦漸漸消失於大眾媒體之中。

【儲飛行里數懶人包】應該申請邊張信用卡
這個時代,社交媒體滲入每個年齡層,每個人都在網上顯露自己的財富和品味,每天不是見到朋友A上高級餐廳,就是朋友B到了外地旅行。瀏一下IG,好像所有人都過著奢華生活,加上網上和電視廣告不斷發出訊息叫人「及時行樂」,用借貸或分期付款的方式去過一個自己負擔不起的生活,令人不自覺地過度消費,而信用卡就是最簡便的借貸方法。